close

 


這幾年來「科學園區」一直是台灣最大創造外匯的產業,也是台灣在國際舞台中最有競爭力的一環,問題是……如果不以『科學園區』的模式,難道台灣就會失去競爭力嗎?當然不是,因為台灣除了這近20個科學園區外,還有上百個工業區。


 


事實上,科學園區的設立某種程度也造就這些老工業區的衰退,再加上台灣近年來產業的外移,因此,不難看到許多的工業區,裡面冷清的只剩幾家工廠,無形中又再次形成投資的浪費。


 


就如同廣設大學一樣,在台灣政治角力日趨激烈下,科學園區成了民意代表或是地方首長,表現政績為最好模式之一;好像只要成立了『科學園區』, 這個地區馬上就變發達起來一樣。於是乎,因為招商的不足,一些莫名其妙的企業也進了科學園區,例如:「高雄軟體科技園區」,最後裡面只有一家漁船公司。


 


建立一個科學園區要花多少錢?以「龍潭科學園區」為例,購地花了109億,這還不包括後續要整地、開馬路、公共設施的錢,而這一切只為了能去服務園區內七家廠商的要求。坦白說,我完全看不出來為什麼友達(前身是廣達旗下的廣輝)為什麼非得要設到這裡不可?難道在桃園眾多的工業區或是台灣其他的科學園區都完全『客滿』,要讓政府舉債花錢重新再開發一個『科學園區』嗎?


 


為什麼要建這麼多各式各樣的『科學園區』?理由之一,就是“產業的聚集性”,竹科也正就是靠著園區密集地將上下游整合,才有台灣今天在科技業的成就。這是前人的智慧,可惜後來的官員只會一昧追隨。


 


台灣政府不是沒有想過要創造各種園區的差異化,只是過去台灣政府一直被商人綁架了,今天A公司有意投入生物科技,於是就在A公司屬意的地區,成立了一個「生物科技園區」;明天B公司也有意投入生物科技,但是B公司說我的人材和我的週邊企業都在南部,如果政府不配合,那就是政府無意去拼經濟. 於是,在南部又再成立了一個「生物科學園區」。


 


事實上,一個科學園區的設立,對政府而言,耗費的不只是經費,更是國土的浪費,科學園區造成的污染問題更是罄竹難書。過去地方政府熱愛科學園區,除了可以繁榮地方之外,更重要的,同時也提供了一個炒作地皮和承攬工程的機會;因為原本不值錢的農地,搖身一變,成為了工業用地,園區周邊的土地還可以有機會晉身成為工商綜合區。


 


這種變更地目的遊戲,以前在廣設工業區的時代就玩過一次了,才會造成今天台灣到處都是荒廢和低效率的工業區;今天大家只是把工業區再升級成為科學園區,原本在工業區裡作螺絲的、作模具的,如今變身在科學園區裡作『精密機械』。


 


大量成立「科學園區」犧牲的是什麼?是我們政府大量的預算,是我們國土從農地變成了工業用地與工商綜合區;農地很容易就可以變成工業用地與住商綜合區,但是工業用地卻很難再回歸農地,失去土地的農民又該如何?


 


「龍潭科學園區」的故事迄今仍不停的在上演,彰化二林原本是一大片的農地,為了配合友達的擴建,全部準備作為「中部科學園區-第四期」(簡稱中科四期)用地,完全是為了友達量身訂作的園區;但是可笑的是,當全球面板不景氣,友達面臨美國官司與資金危機,想暫停次世代廠興建時,地方政府卻不願意鬆手。


 


換言之,如果景氣持續惡化,友達最終『無限期』延長投資,到時大家可以看到一個政府花了百來億,砍了上百公頃的甘蔗田與農田而成立的「中科四期」……一個空有管理局沒有廠商的『科學園區』…….看在彰化二林相思寮被迫徵地的農民眼裡,會是哪一種心情?


 


 


 


網路轉文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牛哥與虎妹 的頭像
    牛哥與虎妹

    牛哥與虎妹的部落格

    牛哥與虎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