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      根據商業週刊的說法,我簡單整理台灣稅制不均衡的四大原因:


 


1.    台灣綜合所得稅中[薪資]所得占了75%,受薪階級一毛錢的稅也逃不掉,但薪水呢?卻是……(可說是從貧窮的上班族身上課說)


 


2.    八年來[遺產稅]與[贈予稅]占整體稅收的比重,減少了0.35個百分點,讓台灣每年國庫損失高達兩百億元的稅,遺產稅與贈予稅的减稅受益者應該是相對有錢的人……(唉,等於變相幫富人减稅)


 


3.    房地產價格飆漲了超過七○%,但[土地增值稅]占整體稅收的比重卻下降……(完全是幫富人减稅)。相對地,對一般上班族來說,要花更多錢來付房貸……難怪,你繳的稅比炒房大戶多......


 


4.      [促進產業升級]的租稅減免,在2010就高達2653億元,占全國稅收金額的16.4%,這些租稅減免的對象……幾乎都是大企業與老闆,等於為他們一年省下2653億元的稅金,就算對他們課[富人稅],大概連1億元也課不到......


 


      為什麼台灣稅制不平衡的原因,簡單來說就是:不斷幫富人與企業財團减稅,主要的稅收來源又是來自貧窮的上班族,這一來一往的加加減减,當然就是......貧富不均......越來越大......


 


 



作者: 賀先蕙 | 商業周刊  2012613 下午3:45


 



       「一個幼稚園級的總統、一個小霸王部長、一個部長級的院長,再加上一群禿鷹立委,搞出了一百天的證所稅鬧劇,」這,是近來金融圈對荒腔走板的證所稅所下的評論。


 


證所稅大鬧劇:為了七十億,台股市值少三兆

        一百天的荒腔走板,付出的代價是什麼?

        台股市值蒸發三兆元,股民平均每人損失超過三十萬元。一百天的荒腔走板,可以換來什麼?新任財政部長張盛和六月七日在立院答詢時表示,證所稅估計可以替政府創造「六、七十億」的稅收。這個金額有多「少」?

        若對照二○一一年台灣整體稅收一兆七千六百億來看,七十億占了約○‧四%。為了一個占整體稅收不過○‧四%的證所稅,原本高喊的公平正義不知跑哪裡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 讓全台灣吵了將近三個月,搞得窮者怨、富者怒,人人都對稅有意見,都想罵上一句。問題就出在稅收的比例失衡,而且證所稅議題,讓全民都更注意到「公平正義」!



 


稅制不均衡:台灣稅收結構的「四大怪象」

        第一大怪異現象台灣[綜合所得稅]占整體稅收比,近八年間增加了三‧五個百分點。[綜合所得稅]中薪資所得占了75%,受薪階級一毛錢都逃不掉的稅,占整體稅收的比重越來越高,但薪水呢?根據主計處的統計,過去八年來,台灣平均薪資只成長了八%,絕對金額只成長了三千六百元,平均一年成長不到一%。

        民眾薪水不動如山,卻是硬「擠出」比重越來越多的稅,難怪引來民怨。

        第二大怪異現象則是八年來[遺贈稅]占整體稅收的比重,減少了○‧三五個百分點。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就曾經提過,這個措施讓台灣每年國庫損失高達兩百億元的稅。這個金額幾乎是現在高舉「公平正義」大旗的證所稅每年估計能課到金額的三倍之多!

        第三和第四怪異現象則是房地產價格飆漲,但是[土地增值稅]占整體稅收的比重,卻由2003年與2004年平均的5.4%,降到2010年與2011年平均的4.5%。對比這一段時間以來,全國房地產價格飆漲了超過七○%,但對稅收的貢獻比重上,卻沒有同步增加,更凸顯了稅收來源的不合理。

        當房地產價格飆漲,但相關稅收卻不見增加,對一般上班族來說,會造成「兩面夾殺」的痛苦效應,是讓民眾心生不平的主因。因為房地產價格變貴,要拿去付房貸的薪水成數就更高了,可支配所得於是變低。再加上因為房地產價格飆漲卻沒有使得相關稅收貢獻提高,政府缺錢下,只好動腦筋加稅,上班族付出稅收變高,可支配所得就更低了。



 


漏洞無所不在:促產條例減稅,等於少一年綜所稅

        事實上,台灣的稅賦不論是跟國際比較,或者跟歷史比較,都不算重,卻還讓民眾怨翻天,重點就是在稅制的「不合理」!其中,最重要的問題,稅率降低的同時,稅基(亦即能課到稅的基礎)繼續流失,造成稅收嚴重不足。

台灣在二○○九年取消營利事業所得稅的累進稅率,單一稅率更由原來的二五%調降到一七%。個人綜合所得稅的最低三個級距稅率也調低。但是稅基卻沒有同步擴大,依然存在著各種針對企業和個人的租稅減免。

舉例來說,台經院引述《財政統計年報》的資料就強調,[促進產業升級]的租稅減免,在2010年就高達2653億元,占全國稅收金額的16.4%。對比當年度綜合所得稅占當年度稅收18.8%,等於一個促產升級的租稅減免,就將近減掉了一整年全國納稅人的稅收貢獻。



全球稅改方向:降低所得稅率,但擴大繳稅來源

        換句話說,長久以來,政府讓企業、有錢人東扣一點、西免一點的稅,滴水穿石,最後的結果就是政府原本可納的稅卻納不到,卻更加深了民眾的不平感!

        事實上,面對「稅」的難題,全世界近年來有許多國家已經開始了全面性的稅制革,多半都朝「稅率低、稅基廣」的方向著手努力。也就是說,民眾和企業的所得稅率,可以往下調,但取而代之的是更公平的稅基。

        另一個國際潮流,則是調升加值稅(VAT,亦即台灣的營業稅。近年英國、德國都已調高加值稅)。這個稅的概念是,有消費,才有稅。以二○一一年營業稅稅收二千八百三十九億元來計算,若稅率增加一個百分點,就可讓政府稅收提高五百六十八億元,幾乎是開徵證所稅可能帶來稅收的八倍之多。

        過去一百天以來,台灣民眾持續被「稅」的議題轟炸,證所稅、所得稅、富人稅,一個接一個的議題接連拋出、一個又一個的工商大老站出來說話。但當這些火線議題漸漸失去溫度之後,真正待解決的,還是政府如何解決稅負不均、受薪階級負擔越來越重的問題。

        怎麼做?考驗政府的魄力和決心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牛哥與虎妹 的頭像
    牛哥與虎妹

    牛哥與虎妹的部落格

    牛哥與虎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